主页 > 新闻中心 >

绿色建材瞄准3000亿营收!六部门出手严控水泥产能

发布时间:2025-10-31 09:16 所属栏目:新闻中心 浏览量:


         今年下半年,我国全力巩固工业经济基本盘,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行动。目前,十大行业稳增长方案相继发布。

日前,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《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(20252026年)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。针对建材行业稳增长,中国工业报专访了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会长秦占学。他表示,《方案》不仅是应对当前经济压力的短期举措,更是推动建材行业高质量发展、助力“双碳”目标实现的长期战略布局。企业需抓住政策窗口期,加快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,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。

控产能提质量增强行业信心

“建材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,在工业经济稳增长中占据重要地位。然而,当前行业正面临多重挑战:市场需求不振、结构性问题突出、行业整体盈利承压。特别是传统的建材行业呈现量减价跌的态势,出现了严重的‘内卷’,因此出台《方案》是非常有必要的。”秦占学对《中国工业报》说。

《方案》明确2025年至2026年核心目标:推动建材行业恢复向好,提升盈利水平和产业科技创新能力,扩大绿色建材、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规模,2026年绿色建材营业收入超3000亿元,提高绿色低碳和数字化发展水平。“《方案》切合实际、精准发力、有的放矢。它不仅是应对当前经济压力的短期举措,更是推动建材行业高质量发展、助力‘双碳’目标实现的长期战略布局。”秦占学认为。

在分析本次出台《方案》的特点时,秦占学认为,《方案》突出的特点是水泥和平板玻璃的产能要受到严格控制,使得已过剩的产能得到有效的抑制;另外,一定要坚持不懈的发展绿色建材和新型先进的无机非金属材料。具体而言,

一是《方案》将“严禁新增水泥熟料、平板玻璃产能”置于工作举措首位,这一安排并非偶然。限制水泥、玻璃产能已是行业“不得不为之事”。当前两大品类供需严重失衡,产量下降速度跟不上需求萎缩节奏,导致价格暴跌、行业陷入“增产不增收”的恶性循环。我国水泥产量最高峰时接近25亿吨,2024年降至18.25亿吨,虽产量有所下降,但基建和房地产下调的速率更快,直接导致水泥价格大幅度下跌,部分地区甚至跌破每吨200元。既让企业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,又造成能源浪费;玻璃行业处境相似,2024年产量达10亿重量箱,价格同样大幅下跌,企业普遍叫苦不迭。“《方案》的出台,将对后续水泥、玻璃价格起到稳定作用。当价格回到合理区间,企业才能获得盈利,进而有资金投入技术研发、设备更新与绿色转型,形成‘盈利-投入-升级’的良性循环,最终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。”秦占学说。

二是与2023-2024年相关政策相比,《方案》特别提及“建材行业恢复向好,盈利水平有效提升”,并将绿色建材3000亿元营收目标作为核心指标,这背后蕴含着政策导向的重要转变。

除产能调控外,《方案》还从多维度布局:在科技创新领域,聚焦先进陶瓷、超硬材料等关键领域攻关,建设新材料中试平台;在绿色转型方面,开展水泥、平板玻璃行业“六零工厂”培育行动,2025年底前重点区域50%水泥熟料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;在需求拓展上,持续推进绿色建材下乡,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,同时深化与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合作,输出绿色低碳技术装备;在数字化转型层面,落实《建材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》,部署“人工智能+建材”行动,培育智能工厂标杆。

“这意味着我国建材行业的转型升级将迎来质的飞跃。”秦占学表示,一方面,水泥、玻璃等传统品类实现盈利、价格回归正常,会带动上下游行业价格水平同步回归,这不仅能改善建材行业自身生态,更能推动我国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)止跌回升;另一方面,这也标志着政策从过去单纯“保规模”转向“提质量、促转型”,通过传统建材稳基盘、新兴材料扩增量,最终实现工业、建筑产业的有效复苏。

需要再次强调的是,《方案》中提出要使绿色建材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,“这对行业是一个极为振奋的指标。下一步一定会配套更多的相关措施,所以业界非常期待。”秦占学说。

供需协同发力推动行业升级

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角度看,如何加强产业科技创新,加快材料工艺变革?

在秦占学看来,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变量,从建材行业来讲,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发展先进的新型材料“将来我国建设可能更多的会采用新型建材,这会对城市更新建设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。”秦占学指出,一边限制产能,另一边推动建材的新需求,这样使整个行业就能够得到迭代升级,从而保持向上的发展态势。建材行业一定要坚持走“双循环”的道路,不仅国内的需求要深耕,还要拓展海外的需求。

另外,“技术的不断进步是提高建材行业‘质’的重要手段,高品质的产品带来升级的需求,这才是一个良性循环。”秦占学强调,供给侧的改革与需求侧的推进,一定要协同进行,而且要与时俱进,不能够固化。建材行业稳增长,更多的应该是通过新技术推进产品的迭代升级,使其价值有所增长,而不是数量上的增长,新型工业化将极大赋能建材行业。

加快产业变革抢占先机

实现建材行业稳增长,后续将如何落实?需要在哪些关键环节发力?

秦占学认为,建材行业后续的发展要把握住几个方面:

一是传统产品的产能要严格控制;

二是技术进步要加大投入;

三是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要持续发力;

四是要时刻捕捉市场需求的变化,生产出市场喜闻乐见的产品。

对于企业而言,该如何把握稳增长政策的窗口期?秦占学认为,企业应抢占转型先机:传统建材企业应加速退出低效产能,向绿色建材、光伏玻璃、锂电池隔膜等新兴领域转型;资源型企业要强化矿产资源高效利用,延伸产业链、提升产品附加值;同时加大研发投入,联合高校、科研机构攻关核心技术,借助数字化工具优化生产流程,降低成本;在市场端,企业应积极参与绿色建材下乡、政府采购等政策项目,同时关注“一带一路”市场需求,通过技术合作、工程承包等方式开拓海外市场。

《方案》的出台标志着行业政策从“保规模”转向“提质量”,通过产能调控、科技创新、绿色转型、需求拓展的多维发力,为建材行业勾勒出从“传统建材”向“新材料产业”升级的清晰路径。企业需抓住政策窗口期,加快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,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。

“我国建材行业的未来还是比较乐观的,因为我国城市化进程还远未完成,城市更新方案也在加速推进,还有许多基础建设也没有完成,因此建材行业在很长一段时间有较大的释放空间。”秦占学说

电话:025-58679896 邮箱:30681814@qq.com

地址:南京市江宁区天元东路228号莱茵铂郡704室

Copyright 2006-2023 南京中九新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:苏ICP备2021028545号-2 网站地图 XML地图